仅限内部使用
公募保险及私募信托客群动态

公募保险动态

首批四只绿债基金大卖320亿元

6月4日,嘉实基金发布新基金成立公告,公司旗下嘉实中债绿色普惠主题金融债券优选指数基金成立,募集总规模达到79.92亿元,基金合同生效日是6月3日。自此,首批绿债基金已经全部募集成立,嘉实、国海富兰克林、宏利、东方基金等首批四只产品合计发行规模319.63亿元,再度掀起一波债基发行的小高潮。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大金融机构开始绿色金融投资研究和产品布局,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和路径。而首批绿债基金就是公募基金行业对绿色投资的探索,助力投资者把握绿色债券的投资价值。

 

非货ETF规模激增近500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末,全市场914只非货ETF规模达2.3万亿元,前四月规模激增超4700亿元,其中四大沪深300ETF龙头产品规模新增超2900亿元,新增资金占比超六成,成为资金涌入的主方向。规模持续攀升下,头部公募非货ETF管理规模逼近5000亿元大关,即将再度刷新历史。目前全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的非货ETF产品数量达到38只,比去年末新增5只,在各路资金的增持下,中证1000ETF、政金债券ETF、中证500ETF华夏等多只产品新晋“百亿俱乐部”,规模较大基金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被动投资理念的普及,各路资金的青睐和认可,以及国内基金管理人持续优化ETF运营管理和提升投资者体验,国内ETF市场仍然方兴未艾,未来业务创新发展仍然大有可为。

 

基金公司开展自查

近日,已有基金公司接到最新要求,对2023年至今公司合规风控情况开展全面自查,自查内容包括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设置、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安全情况、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自查完成后需要报送相关自查报告。

 

监管加大监管力度以及基金公司加强自查,有利于优化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生态,更好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多家公司“缺席”布局主动权益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全市场68家基金管理人今年以来合计发行了113只主动权益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超过320亿元,这也意味着半数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在布局主动权益基金上暂时“缺席”。而从5月以来的情况看,多家基金公司接力上报主动权益基金,下半年或将看到更多的主动权益基金在新基金发行市场上亮相。

 

在A股市场缺乏亮眼表现的情况下,投资者对权益基金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基金公司的产品推广难度高。也有指出,近年来,在监管的指导下,公募基金逐渐把重心由新发转为持营,行业内整体主动权益新发基金的频次降低。

 

QDII额度获批

5月份,银行、银行理财子、基金、保险等多家公司新收获QDII额度。其中,贝莱德建信理财、高盛工银理财等11家银行类机构合计新增5.5亿美元额度。包括易方达、华夏、广发、富国、华泰柏瑞、长城基金在内的32家基金公司以及银河金汇证券资产、中银国际证券、华泰证券资产在内的8家券商及券商资管合计新增16.2亿美元的QDII额度。此外还有国华人寿保险、中国财产再保险两家保险机构也分别获得5000万美元的QDII额度。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利得基金、法巴农银理财、汇华理财三家机构均是首次获批QDII额度,接下来可以大展拳脚。

 

最近一年,QDII产品业绩规模齐飞,新获批额度的机构有了更充裕的额度可以更积极地开展QDII业务,除了继续加大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布局之外,中东地区也是最近一两年QDII产品的发力方向,未来有望有更丰富的QDII产品供投资者选择。

 

基金公司密集发布关于调整ETF流动性服务商的公告

5月以来,已有易方达、华夏、广发、嘉实、汇添富、景顺长城等近20家基金公司密集发布关于调整旗下ETF流动性服务商的公告,主要涉及终止部分券商为旗下ETF产品提供流动性服务,或指定/调整主流动性服务商,以及选定或新增流动性服务商等。密集调整的背后主要源于去年12月8日新修订发布的《流动性服务新规》。此次修订明确了主流动性服务商的制定和调整安排。

 

随着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流动性服务商在ETF生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相关监管规定不断推出,将对流动性服务商的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倒逼券商提供更优质的流动性服务,进而活跃ETF交易,提升ETF的投资者参与度和投资体验,促进ETF业务进一步发展。

 

逾30家基金公司官宣和部分销售机构“分手”

从2024年来看,已有中信建投基金、华宝基金、广发基金等超过30家公募与部分代销机构官宣“分手”,其中涉及和合期货有限公司、北京增财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深圳新华信通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深圳富济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等代销机构。Wind数据显示,目前独立第三方基金代销机构有108家。

 

基金代销行业告别了以前野蛮生长的阶段,基金代销行为更趋向规范发展。再加上基金代销市场呈现严重马太效应,以及基金保有规模约束,目前出现一些实力较弱的代销机构主动选择退出,整个行业生态更趋健康。

 

首批沙特ETF发行日期正式定档。

6月19日,刚刚获批的两只沙特ETF“闪电”披露招募说明书等一系列公告,火速敲定发行日期、募集规模等一系列关键信息。公告显示,首批两只沙特ETF将于6月24日(下周一)开售,募集截止日为7月2日。受QDII额度紧缺限制,两只基金均设置了10亿元的募集上限,网上认购门槛均为1000份或其整数倍。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目前成份股数目为60只,每半年调整一次。指数聚焦于沙特阿拉伯,编制方法上对公司自由流通市值、外资持有空间、交易情况、成份股市值等都有考量。

 

部分QDII基金凭借良好的业绩逐渐吸引市场的目光。沙特ETF将采用互挂形式,通过投资于标的ETF来实现对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的紧密追踪。沙特ETF的获批发行进一步丰富了投资者境外可投资领域,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投资沙特市场的指数化投资工具。

 

《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优化

6月14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对《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修订,进一步优化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并就《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此次规则修订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按照稳步有序、逐步放开的原则,将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二是允许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与管理人同集团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

 

随着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的持续优化,有利于内地公募在香港开拓市场,也有利于香港互认基金服务内地投资者,两地投资者均可以享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投资体验,是相互拓展两地市场的较好模式,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募REITs新品实现超募,公众投资者配售比例创新低

6月14日,华夏特变电工新能源REIT发售结果揭晓。公告显示,华夏特变电工新能源REIT公众发售配售比例为0.223%,刷新公募REITs公众发售配售比例纪录;网下投资者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1.475%,此次发行比例配售前累计吸金644亿元,再掀公募REITs发售热潮。

 

由于流动性承压、解禁抛售、调仓等因素,去年公募REITs市场出现下跌。但今年以来,公募REITs市场整体回暖,资产配置价值凸显,成为股、债市场之外重要的资产,有力提振了公募REITs市场的发行。

 

30万亿元险资一季度投资业绩出炉

5月31日,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披露的保险资金运用情况表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29.94万亿元,一季度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24%,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7.36%。资产配置结构上,保险资金延续了增配债券的趋势。从投资业绩结果看,一季度,保险资金的财务投资收益率与综合投资收益率呈现分化。财务收益率继续保持在3%以下的低位水平,而综合收益率则表现“亮眼”,今年一季度,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7.36%,创下2016年以来最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主要差异来源。

 

去年以来,债券牛市带动险资持有的债券资产市值增加,推动了综合投资收益上行。今年一季度,长债收益率仍有一定下行,使得综合投资收益继续增长。财险公司和人身险的大类资产配置有一定不同,但整体都以固收类资产为主,投向债券和存款的合计比例都超过55%。

 

 

私募信托动态

监管多举措规范私募行业发展。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6月7日下发通知,对未托管私募证券基金开展专项核查整改,要求其在3个月内聘请托管人、提交2023年度审计报告。在完成整改前,相关私募基金不得新增投资者、不得新增募集规模、不得展期。5月31日,协会向部分私募管理人发布督促提醒的通知,主要针对专职员工不足5人的私募管理人,或高管缺位的私募管理人。

 

近年来,协会加大对问题私募的查处力度,促进私募行业健康规范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856家,涉及协会注销、私募主动注销或12个月无在管注销等情形。

 

私募净值数据披露难度增加

5月以来,多家机构逐步减少了国内私募机构的净值数据、业绩数据定期发布(相关数据更新频率一般为周度或月度)。6月以来,券商机构的相关私募数据已难觅踪影。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根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等政策相关规定,除已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合格投资者、符合规定的基金评价机构外,私募基金管理人(即私募机构)不得向不存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委托关系的机构或者个人提供基金净值等业绩相关信息。除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及与其签署该基金代销协议的基金销售机构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展示和传递基金净值等业绩相关信息,监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私募业绩数据合规性趋严,后续相关业务开展需重点关注。 

 

多位券业人士投身私募行业

上海钇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钇远私募)已完成备案,其法定代表人由上海证券原总经理杨玉成担任。此外,财通资管固定收益部前基金经理顾宇笛也于近日选择加入私募行业并完成备案。

 

当前对于新“奔私”管理人可着重留意。

 

 

银行及理财子动态

上海监管出手规范信托与理财公司合作业务

6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为进一步防范潜在监管套利风险,督促信托公司提升与理财公司合作业务的合规性,近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向辖内信托公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业务合规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对配合理财公司使用平滑机制调节产品收益,配合理财公司在不同理财产品间交易风险资产,为现金管理类理财违规投资低评级债券、违规嵌套投资存款提供通道,配合理财产品不当使用估值方法四类问题进行排查,要求信托公司认真制定整改计划,扎实推进整改。

 

上述四类行为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平滑理财产品净值,资管新规之后,理财产品风险波动有所放大,导致客户相对而言存在体验感偏差,部分理财公司通过信托计划这种方式绕道监管,属于擦边球行为。此次《通知》对上述违规行为进行穿透式监管,要求回归理财的本源,不能通过信托合作业务来隐匿风险。

 

多家银行宣布“提前终止” 理财产品

6月11日,中邮理财发布中邮理财邮银财智•鸿运定制6号(盛鼎版)人民币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事项的公告称,拟于6月17日提前终止该理财产品,而其原到期日为2029年6月17日。在中邮理财之前,民生理财、交银理财等也发布了多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公告。在提前退场的理财产品中,有的甚至成立才一个多月。据不完全统计,进入6月,已有20余款理财产品提前退场,也有多款产品将在接下来一周至几周内提前终止,发行机构覆盖各大理财公司。

 

利率下行或是主要原因。优胜劣汰的新市场格局下,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已日渐常态化。不过,目前提前终止的产品占比仍处于合理区间。从各理财公司发布的产品提前终止公告分析,银行理财产品 “短命”的原因有的是采取止盈策略、有的是所投资产提前终止,更多的则是对市场运行的担忧。当前市场利率大幅下行,影响产品未来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原本预期较高的收益率无法实现,不如终止产品、提前退出对客户更负责。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1.本材料仅供内部学习、参考,不得外传。
2.本材料所载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收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3.本材料中各类信息仅代表资料收集当日我们从公开媒体资料中获取的信息,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4.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顾问建议、投资咨询、投资建议、研究报告等。
5.市场环境变化,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本材料内容的准确性。
6.本材料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印和发布。